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案例

消费者购车被强迫买赠品 无购车合同投诉无门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1/12/23 16:56:30 关注度:489191次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12月20日,河北的顾先生和亲戚在北京市昌平区东三旗的亚运村市场交易买车,但是这趟买车的经历却让顾先生和家人感慨万千。

  消费者有话说:买车被强迫买“赠品”

  顾先生:我家亲戚去买车,买朗逸1.65的。说是12万1800,后来还答应给我3000块钱的赠品,赠一个导航,还给车做一个地胶,有一个把套,一个脚垫。

  买车的时候厂家承诺赠送给顾先生一套3000块钱的赠品,包括导航仪、铺地胶、方向把套、脚垫等,只要签订安装同意书并且付完车款之后,顾先生就可以领取赠品了。但是顾先生在领取赠品的时候才被告知,这所谓的“赠品”是需要花钱买的。

  顾先生:收据单上写着把套和脚垫是赠的,导航写个12800元,铺地胶写一个850元,就这么一个账。

  这个时候,顾先生才发现自己真的是上当了。

  顾先生:我说这下完了,我找警察去,但是经销商追着不让我们去。后来去找警察,警察说没办法,说你们上当了,你们也没有购车合同。

  记者:您没有购车合同,是吗?

  顾先生:没有,什么也没写。交钱的时候给了个车的手续、合格证什么的,跟着发票给了,合同没有。我们不知道,不懂这个。

  因为没有票据,顾先生显然要吃哑巴亏了。这个时候有好心人提醒顾先生,如果没有付清车款,也许还有转机。

  记者:那您那个车款当时付了吗?

  顾先生:付了,车款当时就付完了。

  无购车合同及证据 欲报警投诉无门

  付清车款之后,一直张罗为顾先生买车的中间人突然人间蒸发,怎么也联系不上了。这个时候顾先生才反应过来,这位热情人的身份姓名,顾先生全然不知道。说好的赠品却还要讨价还价,最终顾先生家人以6000块钱的高价买下了所有的赠品,人和车才算是平安的离开。顾先生表示,买车的整个过程中,收据什么的全部都没拿到,包括发票。

  顾先生:别的证据都没有,啥都不给,当时把那个收据条也收回去了。当时我们要开发票,他也不给开。

  记者:当时买车为什么没有发票?

  顾先生:买车有发票。我们不是在买车那个厅,在别的厅里面交的钱。那个发票上写的是10万零多少,那个发票。

  记者:实际的收款应该是12万多?

  顾先生:12,1800。

  记者:然后发票上开了10万多?

  顾先生:那是我们要求的,这样可以少交1000来块钱的附加费。

  记者:赠品的6000块钱没有发票,是吧?

  顾先生:没有,啥也不给。最后他把收据第三联都收回去了,不给我们,说有能力你告去。他就是这样,让你啥证据都没有。最后就是明讹,不给钱车不让开走。

  记者:等于你们这辆车只有一个购车的发票,其他的费用的票据一概没有?

  顾先生:对。

  为了少交附加税,发票少开了近两万块钱,而也成了顾先生被进一步拉下消费陷阱的主要的砝码,被强买的6000块钱赠品没有任何的票据。

  商家有话说:购车可赠赠品

  记者根据顾先生提供的号码,以买车人的名义拨通了这次买车的关键人物,那位不知姓名的买车中间人的电话。

  记者:我想问一下,您这是大众专卖吗?

  中间人:对。您想要哪款车?

  记者:我想问一下朗逸1.6的现在怎么卖?

  中间人:要哪款的?手动自动?

  记者:手动的。

  中间人:高配的那款还是低配的?

  记者:高配。

  中间人:122800的是吗?你上北京牌还是走外地?

  记者:北京牌。

  中间人:现在能优惠5000块钱。要什么颜色的?

  记者:黑的吧。

  中间人:就5000块钱。

  记者:还能再优惠吗?

  中间人:你什么时候提车,到时候再落实。因为这个黑色的车特别缺,现在。

  记者:不再送点什么东西?

  中间人:那个倒行,到时候你要提车咱们再商量。打算什么时候提啊?

  记者:就这两天吧。

  中间人:行。

  之后记者再次拨通了这位中间人的电话,而这次记者明确告知对方自己是顾先生的亲友,想索要赠品的票据,但是电话却被强行挂断,并且再也无法接通。

  派出所:购车送赠品事件时有发生

  记者就此事拨通了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所辖平西府派出所的电话。

  派出所:您等于说是买车,他说送您装饰,是吧?

  记者:对。

  派出所:再跟您收钱?

  记者:对。

  派出所:现在这方面的事挺多的。

  记者:那怎么就管不了他们呢?

  派出所:这不好说,现在这块。您就直接跟民警直接反映情况,民警会直接接待您的,把您的购车手续都带好了。

  业内人士:消费者占小便宜 吃大亏

  记者辗转找到了一位曾经在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工作过的销售人员,在几番沟通之后,这位孙先生同意接受采访。记者最关心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选择到汽车市场去买车呢?

  孙先生:亚市(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是一个比较有特点的销售市场,其实亚市的车在宣传上价格要比4S店或其他的一些地方价格要低一些。

  记者:低很多吗?

  孙先生:看具体个别现象,不是说低很多,哪怕低一两千块钱,有的客户还想去那里买。说白了,就是占小便宜,吃大亏。

  揭秘经销商三大行骗手段

  记者随后向孙先生讲述了顾先生买车的遭遇,没想到孙先生又给我们说出更为惊人的内幕。

  孙先生:这种情况还是经常有的,屡见不鲜了。他们经常用的有好几种手段,包括诱导用户以低价销售,或者用户到4S店咨询,如果4S店能优惠5000,他们就能优惠7000或者6000。一些客户为了这一两千块钱,还是选择汽车销售市场。这些销售市场的人员利用低价诱导用户,没有利润怎么办呢?然后他们就诱导用户拿装饰以高价卖出,从中获取利润,这是其中的一种。

  还有其他的方法,如果车价比4S店还要低,但是客户也不买那个装饰,他们就会有可能利用保险,或者开票的方式来赢取利润。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这台车价值10万块钱,保险有可能6000块钱,但是如果他们之后给你只交2000块钱的保险,这样就还可以盈利几千块钱。或者就是给表面上给你上了保险,你也看到发票了是6000,但是他们回头再把这个保险退了,还有这种情况。

  记者:他们就把这个钱拿到手了?

  孙先生:应该是。

  记者:那顾客怎么办啊?保险这块怎么办?

  孙先生:没办法了。

  记者:等于说花了钱,但是没有买到保险?

  孙先生:对。

  记者:可是他没有凭据,凭据怎么开呀?

  孙先生:如果先给你出了保险,然后给用户看一下,看到之后说必须从它那儿上保险,最后在上牌的时候把那些保险、车主的身份证再重新退掉,然后他们就能盈利。

  还有其他的,即使价格比较低,交完之后还有一些需要上牌的重要的手续呀,他不给你,如果你要这些手续,必须还要再交钱过来。因为他这个车本身没赚钱,如果那些东西不给你,你就没法上牌,所以你必须要再掏额外的一部分钱来要回那些东西,这也是一种。

  记者继而联系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但是直到今天上午,我们的记者都没有能够打通亚运村汽车市场的电话。

  律师有话说:购车过程涉嫌强买强卖

  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的裘叶律师、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包华,包华做客节目,发表他们的看法。

  主持人:您怎么样看待顾先生的遭遇?

  裘叶:我是觉得顾先生在购车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可能他没有意识到。我听了这个录音以后,我觉得顾先生他可能还没有明白,到底卖车的人是谁,是经销商,哪一家经销商他都不清楚,他只是纯粹的在那边遇到了一个热情的中介,然后就告诉他你这个车可以卖多少钱,最便宜是多少钱,我带你去买。

  第二个,他在购车过程当中,没有签订任何的协议,也就是说我这个钱付给谁了,反正我从录音当中没有听出来他到底给了谁这个钱,可能中介带他走了好几个地方。

  第三个,他在那个所谓的3000块钱的赠品这一项,他都没有用这种固定的形式给他固定下来,到底是谁赠他的这个赠品,都是口头说的,所以导致最后顾先生装修完了以后会出现高价购买的情况。

  主持人:感觉整个过程顾先生都比较糊涂,对自己的权益基本上没有这种自我保护的意识。

  裘叶:对,而且后续的装饰这一块,我觉得他肯定是涉嫌到强迫交易这种问题,因为当时顾先生可能还问了他一句,说我是不是就直接把车搁这儿,你就给我装修,装完修我就可以开走了?但是他们双方之间确实没有提到这个是不是免费的,我需不需要再交钱,这个问题装修这一方肯定不会说,但是顾先生这块确实是没有问,所以导致吃完饭回来提车,人家告诉他你这个车需要花1万多才能开走。

  主持人:继而两个人又讨价还价,最后6000成交。

  裘叶:对,而且后续就是从他这个讨价还价这个过程来说,这中间的利润的水分有多大,大家是一看就明白了,因为他当时开价是1万多,最后他是以6000块钱,而且他当时提到说,你要不交这个钱我就不让你开车走,这肯定是涉嫌强迫交易了。

  专家有话说: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致强迫交易

  主持人:强买强卖,怎么样看待这个案例?

  包华:我觉得这个案例跟之前我们看到另外一个案例是非常像的,都有这样一些特点,比如说都是外地的车主到北京来购车,人生地不熟,刚才录音里面说到的就是说这个车我开不走,门口很多人拦着,我没有办法,这个强迫交易就能成立了,如果是本地人相对还好一点。

  第二个来讲的话,要不然就是没有购车合同,要不然就算有购车合同也没有约定赠品。

  第三个方面是附赠的这些赠品,按道理来说如果是附赠,也应该有人结账的,也应该是有标价的,所以从这个整体上来看,应该说买卖双方的信息是完全不对称的。这和我们一般的购车人上4S店购车是完全不同的,4S店内销售人员的口头表达是一方面,4S店内还有很多书面的材料,展示的物品,这些内容其实都是帮助买卖双方能够在信息方面对称的一个手段。

  主持人:是,自己糊里糊涂不要紧,实际上是别人有意无意的让你糊里糊涂。

  包华:他就是诱导你,再加上最后合同欺诈的内容,再加上一些强迫交易的内容,到最后我们消费者的权益根本得不到保障。

  律师有话说:消费者可找汽车市场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解决问题

  主持人:购车发票现在是我们手里面唯一的一个证据,但是这张购车发票其实还是有问题的,因为他少开了2万块钱,如果说顾先生想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个问题的话,这个证据购车发票这个证据有用吗?有多大用处?

  裘叶:这个购车发票只能证明他从这边购买一辆车价款是多少,但是对于这一个少开那2万块钱这块肯定没有办法找到,这个是一个问题。

  第二就是说,对于赠品这一块,他想要回来,比如说他想解决6000块钱赠品的问题,肯定没有办法证明,因为他手上只有一张购车发票,只能证明你买了这辆车价款是多少钱,其他的无法证明。

  主持人:我想请教一下裘律师你认为顾先生在这一连串事件当中,包括后面的购车发票能够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那么他只能吃哑巴亏吗?

  裘叶:接下来只能是,直接找到亚运村汽车市场管理部门,而且我从这个咱们刚才录音听到的包括调查出来的,这种情况应该不少,所以我觉得他们这个汽车市场应该有相应的政策来帮助消费者维护一些权益。

  其次,当然只能是,还是向公安机关求助,当然因为就是,从这个刚才录音当中也听到,公安机关那边也是有类似的人,也报过相应的情况,所以我觉得这一块他们应该引起重视,如果在市场那边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解决的话,我觉得公安机关需要帮助消费者来解决这个问题。

  专家有话说:消费者不可有贪便宜想法

  主持人:好,包华,你听了整个调查以后,你个人的感触是什么?你还敢到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去买车吗?

  包华:其实作为一个生长在北京的这么一个新北京人,对亚市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亚市应该是北京非常非常早,而且知名度非常高的。

  主持人:在4S店出现之前,其实我们大家都是去亚市去买车。

  包华:都是到亚市汽车交易市场买车,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这个案例充分反映出几个特点,第一我们消费者贪小便宜吃大亏。不管刚才是先开始顾先生自己说自己的,还是我们后来采访的从业人员说消费者的,都是贪小便宜吃大亏。比如少开发票,比如说想贪一个一两千块钱的便宜等等,这些内容都是这么来的,大家事实上也没有考虑到,我便宜这一两千块钱,实际上就是我们汽车销售商的一个纯利润,在这种情况下,他为什么会让给我利润?这个完全不考虑,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来讲,很明显,亚市在管理角度上来讲,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偏差,作为一个集体的一个,大家一个在一块经营的集中经营的这么一个市场,对于任何一家经销商的经营行为和销售行为都应该有规范进行管理,如果管理不到位,整个市场信用度会大幅度下降,今后可能就不会有人光顾这个市场了,所以从市场管理角度说,应该从工商、从税务、从纪检多个方面对于销售行为进行规范。

  第三个方面我也只能说是,我们的公安机关在接到了顾先生类似投诉内容之后,他的反应都是不好说,说不清楚,这种情况之下纵容了我们很多无良商人做这样的行为,如果多个购车人都反复的在反馈某一个问题,而且都是针对某一家销售商的话,公安机关应当进行彻查,维护我们整体社会的一个公平和公允。所以这三个方面来讲我相信应该重申一点,消费者一定不能贪小便宜吃大亏,汽车市场应该自我规范,公安机关应当履行起报会社会的职责来。

  裘叶:我非常赞同刚才包华的说法,消费者你要在购买这个东西的时候,首先需要有一个警惕,就是说天上不会掉馅饼,而且掉下来也不一定砸到你身上,所以我觉得就是说,你不能见了眼前的利益而丢了一个很大的东西,就是你的保障,包括后续的售后的保障你一定要关注。

  其次就是说,在购车过程,包括其实各种类型交易过程当中,你需要有一种心态就是说,我是需要留一些相应的证据以备后续万一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用。我们同事去买车的时候对这一点很敏感,他在买车过程当中全程用了一个录音笔,在这个过程当中确实可以保障一些你的权益不受损失。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活动过程当中,一定要有这种保护自我权益的这种意识。

(责任编辑:苏秀)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