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警示

收钱不培训退款告违约 培训陷阱让求职者很受伤

来源:每日新报 2011/12/12 22:17:56 关注度:265216次

  因为“就业焦虑”,大学生把“吃饭钱”都投给“求职训练专业机构”,却掉入“收钱不给培训、退款说你违约”的陷阱。近期,一些上海大学生被一家打着“转折号”教育品牌旗号的培训机构忽悠了,交了高额学费,却得不到对方承诺的“培训”,有的学生连基本生活费都被“吸干”了。

  当事人上海大学学生小林说,10月16日,她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声称自己被选中参加一项“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培训计划。随后,她来到位于上海光大会展中心的培训机构所在地。小林说,她被带到小隔间与“课程顾问”聊天,为了提升择业能力,小林购买了培训“套餐”。“先要交1999元(协议总价3299元)的训练费。”蹊跷的是,缴费几周后小林再给那个员工打电话,对方却不“热情”了,而且她购买的“培训课程”也没了踪影。感觉被骗,小林要求退款。该公司就拿出双方签署的《就业实训服务协议书》,告知退款需扣除原本减免的手续费,包括“建档费”500元、“测评费”300元等,并缴纳协议总价款30%的违约金。“这意味着即使我拿到退款,也已所剩无几。”

  记者调查发现,“求职培训机构”欺骗大学生主要采用“五步法”:首先通过街头调查或通过高校团委、学生会的安排到校内宣讲,获得学生个人信息;接着以“幸运地被选中”等理由单独约见学生,通过谈心等方法博得信任;第三步是“轮番轰炸”给学生“洗脑”,顺势要求学生选择各种“套餐”;第四步是让学生签订“协议”,乖乖交钱;最后再通过“协议圈套”让学生掉入“花钱无培训、退款没有门”的陷阱。

  “求职培训机构”手段并不高,却能让高智商大学生屡屡“上钩”,令人深思。记者采访发现,“上钩”大学生多来自中低收入甚至贫困家庭,而且以刚进校新生居多,按理其主要压力应是学习,而非就业,但他们却怀有强烈的“就业焦虑”。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校长张巨浪说,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突出,加之高校就业教育乏力,难以帮助学生完成从“象牙塔”到“职场”的转变,客观上加剧了学生的“就业焦虑”。另一方面,寻求就业指导不求助学校却“乱投医”,说明一些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服务的认知度、信任度不高。

  值得警惕的是,一些“骗钱”求职培训公司竟能公然进大学“宣讲”,凸现了高校内部的管理漏洞。

 

(责任编辑:王爽)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