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警示

大多数奶茶含添加剂伤精 育龄男性自觉远离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11/25 21:17:01 关注度:70268次

  奶茶的口味浓郁,十分香甜,而且又有茶的清爽,而“牛奶”和“茶”,都是营养宣传中的健康食品,所以,大家都很容易相信奶茶是饮食中的健康饮品,其实不然。实际上,大家在街上喝的珍珠奶茶大多既不含“奶”,也不含“茶”,而是加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劣质奶精。专家提醒,奶茶多喝无益,过量饮用易导致心血管等疾病。

  

  大多奶茶无奶无茶有添加剂

  随着塑化剂风波,饮用奶茶是否健康的问题再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大街小巷饮料店里的奶茶到底是用什么来制作的呢?那些五颜六色的调料又是如何勾兑的呢?

  据了解,一杯正宗的珍珠奶茶应由三部分组成:糖、奶、茶。而市场上奶茶店用的奶,几乎都不是鲜奶,也不是奶粉,而是奶精。奶精比鲜奶和奶粉便宜得多,口感较好,奶味浓郁。奶精也分高低档次,质量也有好坏,好的奶精奶味浓一些,差的基本没奶味。其次是糖,一般用的都是白砂糖,好点的店会用果糖浆,有的小店用蛋白糖,就是糖精,丢一点进去,甜味是白砂糖的十几倍。茶分为茶叶包和茶粉,便宜的茶叶包,一包不到一角钱,没什么茶味。

  所谓的“珍珠”主要是木薯淀粉。为了使“珍珠”弹性十足和更有“嚼头”,大部分珍珠奶茶还加入小麦蛋白、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这就是塑料(9015,5.00,0.06%)。五颜六色则是由果粉调配出来的,有20多种口味,成分配料大多是食用香精和色素。

  

  劣质奶精会导致心血管等病

  专家指出,所谓的奶茶与奶比起来要缺少钙质和大量的维生素,而且蛋白质含量很低。牛奶中的有用养分,它基本都没有。但是奶茶却含有大量的脂肪和热量,多喝对身体不利。另外,正规生产的奶精、糖精等食品添加剂并不可怕。但目前不少奶茶店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奶精和糖精,这就属于非法添加物,对身体健康有巨大的危害。

  奶精又名植脂末、粉末油脂、脂肪粉等,主要成分包括食用植物油、麦芽糊精、酪元酸钠,是国家允许使用的一种合法添加物,但在用量上需要严加控制。

  据专家介绍,真正的奶精是从奶油中提炼出的,成本很高。但日常生活中奶茶店、蛋糕店所使用的奶精,制作过程中可以说没有一滴牛奶或奶油,它就是在植物油中加水、添加剂混合搅拌而成的类似牛奶的东西。其中的植物油,更具体说是氢化植物油含“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可引起血脂代谢异常,使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明显升高。另外奶精中还有砷、铅、铜等有害物质,长期摄入,可增加冠心病、肿瘤、哮喘等发病的几率。儿童食用,将会影响身体发育,尤其是干扰神经系统,影响记忆和思维能力。

  曾有专家进行过试验,发现奶精样品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平均值不低于3.5%。那么制作一杯250毫升的奶茶大概需要30克奶精,按照这个标准计算,一杯奶茶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在1克左右。按照国际标准,人类对反式脂肪酸每日的最高摄入量为2克,而如果喝两杯奶茶,可能就会超标,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反式脂肪酸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容易在腹部积累,导致肥胖,所以多喝奶茶还会造成肥胖现象。

  

  违规使用甜蜜素或使人中毒

  据了解,很多店家为了让奶茶更甜而添加了“甜蜜素”。甜蜜素作为一种添加剂,不能加入儿童食品,且奶茶并不在甜蜜素可添加的食品范围之内。市场上有些甜蜜素违规添加了芒硝和工业氯化镁,长期食用将使人中毒。芒硝不属于食品添加剂,它是用来制造洗衣粉的原料,人食用芒硝会出现肠胃不适等症状。此外,食用工业氯化镁后可能会因重金属超标导致急性中毒和慢性危害。

  果粉中还含有大量二氧化硅,这种广泛用于制造玻璃、光导纤维和耐火材料的原料,其粉尘若被人长期吸食,会造成肺病甚至中毒。

  很多市民把嚼着有弹性口感的“珍珠”当成一种乐趣。商家正瞄准了这种“乐趣”,在木薯淀粉制成的“珍珠”里,再添加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胶质,让珍珠更有嚼劲、颜色诱人。专家表示,木薯淀粉,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成分少之又少,而所谓的“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其实就是塑料,除了能增加“珍珠”的韧性外,人体根本无法吸收,而且对身体有害。

  此外,奶茶中含有大量香精和色素,且百分之百含有防腐剂。过量饮用奶茶,防腐剂会残留在体内,尤其是对孩子智力发育和行为健康有不良影响。

  

  温馨提醒

  奶茶伤精 育龄男性自觉远离

  奶茶中含有大量奶精,而奶精主要成分氢化植物油,是一种反式脂肪酸,会减少男性荷尔蒙的分泌,可抑制精子的活力,对精子的活跃性产生负面影响。而且长期大量摄入这种脂肪酸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尤其影响生殖健康。所以,想要生宝宝的男性,最好还是与奶茶保持距离为妙。

 

(责任编辑:王爽)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