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打针吃药,人生一大无奈。有的家庭,因病而穷,一“病”(贫)如洗。没想到,在医药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常有病不起的悲鸣。昨日多家媒体转发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记者随机选取的20种常用药从出厂到医院,中间利润都超过了500%,有的竟然高达3438%和6500%。
“6500%”是什么概念?就好比,一粒出厂价1元钱的药,经层层盘剥,卖到病人手上要65元。哪来这么高的“中间利润”?比假酒的2000%还高,比贩卖毒品的利润更高,而有知情的网友称,药品暴利的水很深,恐怕还有更高的。
一边在连发降价药目录,一边却在不断提价,仅此次新闻调查涉及数十倍、数百倍利润的就有上百家药厂的上万种药品。难道真应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句老话?
其实,“道”是有的。这个“道”,就是被业内视为“天花板价”的“药品集中招标”办法,是从2001年起在全国全面推行的,发改委为每一种药品制定了最高零售价。可恰恰是这个为了限制药价、防止药价虚高的“天花板价”,成就了药价数十倍、数百倍高涨。如某支出厂价为0.32元的注射液,“天花板价”竟是35.9元,实在高得离谱。发改委有“天花板价”,省级卫生部门有“省级中标价”,再加价15%才是“医院零售价”。说好听,是为了遏制药价,却原来,也免不了“胳膊肘儿朝里拐”;却原来,医药代表、医药公司、医院和医生,甚至一些监管人员已结成一条“利益均沾”的暴利链。
十多年来,这种利益均沾模式,成为药品招投标过程中的“潜规则”。药厂只挣1块钱左右的7元药,推高到56元,中间利润超过800%。从这条暴利链上,我们看到的是利益抱团,残忍地收刮病人的“脂膏”,贪婪地吸吮病人的“血”。
既然已经知道医药行业结成了这样一条“利益均沾”的暴利链,那破除也只能从整条利益链着手,无良的医生该打,麻木的监管也不能放过,更重要的是不能让制定游戏规则的人参与到利益链分配之中,否则就会像春天里的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
(责任编辑:苏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