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场百货 >

消费者要谨慎 商家违规销售“非卖品”

来源:新华网 2011/11/14 21:52:58 关注度:66641次

  眼下,在很多商场、超市都能看到商家以极低价格销售“非卖品”。可由于这些赠品式的“非卖品”大多没有标明保质期和生产日期,对消费者来说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辽宁省鞍山市消费者协会日前提醒,商家销售“非卖品”属于一种侵权行为,消费者要谨慎。

 

  不久前,市民李女士在超市看到许多人在抢购某品牌洗发水,200毫升售价仅5元。李女士也抢购了10瓶,回家后发现洗发水瓶子一侧有人工贴上去的条形码,揭下来看到瓶身上竟然印有“非卖品”字样。

  

  据鞍山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介绍,“非卖品”作为商家促销的一种手段,在市场上很常见,尽管“非卖品”形式多样,但均以赠送、试用等形式免费给予消费者。一些“非卖品”由于受到销售时间、使用条件、外形包装等限制,导致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均无法达到正常商品的水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那么,“非卖品”究竟能否当商品卖呢?鞍山市消协工作人员认为,虽然没有法律规定商家不能出售“非卖品”,但按厂家规定一般是不能销售的。出售“非卖品”应为不当得利,违反了生产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对于消费者的承诺,对生产厂家是一种侵权行为。此外,如果商家存在故意隐瞒行为,如将“非卖品”字样抹去等,就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可以要求退换货。

 

 (责任编辑:王爽)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