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热点

钻石成“疯狂的石头” 专家提醒投资有风险

来源:红网 2011/10/24 9:28:53 关注度:229522次

  璀璨的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成份最简单的宝石,很难想象从化学成分上看,它与黑乎乎的煤、铅笔芯的本质是一样的。与煤炭、石墨不同的是,碳元素在极高温度、极高气压中会结晶为珍贵的钻石,而极端的环境带来的不仅仅是美丽与纯粹,更带来了巨额的价值和财富。
  
  近年来,随着黄金、白银、翡翠等投资品的逐步升温,钻石这颗耀眼之星也不甘示弱,仅仅今年上半年,其涨幅就逼近40%。稳定的上升步伐使得跟风的投资者越来越多。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钻石成为投资者新宠
  
  北京西单109婚庆大厦以出售各类珠宝而闻名,四五层高的购物中心里,聚集了上百家销售裸钻的店铺。与旁边销售翡翠、宝石的店家比起来,钻石卖家的生意兴隆不少,不时有人走进店铺询问价格,在绝大多数人眼中钻石不仅仅是一块宝石,一件首饰,更具有投资的价值:
  
  消费者1:挑一个裸石再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款式。投资还是有一定空间的,因为这种东西只会长,跌得空间比较小一点。像从今年的三月份到现在,涨了百分之三十到四十。
  
  消费者2:这个东西是天然的东西,它不像别的东西,比如说我买一个手机,那手机都是可再生利用的东西。这个天然的东西它肯定是越来越少了,这种涨幅的幅度可能还是比较大的。
  
  近几年钻石在中国的销量正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在通胀压力如影随形的今天,购买钻石投资成为了不少人的选择。真正出手购买大克拉钻石的投资客也不在少数,特别是一克拉以上的具有投资价值的裸钻销售更是火爆。原本做房地产生意的霍先生最近刚刚花费100万元购买了一颗3.14克拉的裸钻:
  
  霍先生:从最近这几年钻石的涨幅来看,钻石投资的风险并不大。


  
  小小钻石上演“疯狂的石头”
  
  大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璀璨的钻石代表了忠贞的情感、永恒的财富,钻石的价值无限。然而并不是每一颗钻石都具有投资的价值。来自南非的约翰尼斯先生做了十几年钻石生意,熟稔钻石品质和价值。
  
  约翰尼斯说,钻石行业内,有公认的4C标准,即切工(Cut)、净度(Clarity)、颜色(Color)、克拉(Carat)。一般来说不足一克拉,颜色在P以下的钻石就不具有投资价值了,换言之,即便一颗3克拉的钻石,如果切工、净度和颜色不好同样不具有投资价值。
  
  在最近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又诞生了两项钻石拍卖的“世界纪录”:一枚4.19克拉的橙钻配钻石指环以2300万港元成交,创橙钻成交价及克拉单位价世界拍卖纪录;一枚6.01克拉蓝钻配粉红钻指环以7900万港元成交,同样创下蓝钻的拍卖纪录。小小的钻石正在上演一出现实版“疯狂的石头”,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在中国钻石变现成为投资的一个瓶颈。


  
  疯狂涨价背后是供应垄断
  
  过去25至30年中,钻石价格平均每年有10%~15%的增长,最近三年来价格上涨了将近一倍,2011年上半年,钻石价格增长尤其显著,已经上涨了40%,其中以3克拉左右的钻石增幅最快。曹霖在钻石销售行当已经干了十几年,他告诉记者,钻石疯狂涨价的背后是钻石原石的垄断:
  
  曹霖:戴比尔斯控制了全球钻石的价格,当需求增大时,它就适当放大供应,如果萎缩,他就减少供应。
  
  曹霖所说的戴比尔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钻石毛坯供应商,控制了全球60%的钻石供应量。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秘书长孙凤民提醒在价格被垄断的钻石市场,炒钻石无异于玩火自焚:
  
  孙凤民:涨价只能给你带来一时的快乐,不能长期下去,这个是一定的。


  
  变现难称钻石投资瓶颈
  
  钻石变现难是钻石投资遭遇的另外一个瓶颈。美国纽约47大街是知名的钻石街。持有钻石及证书,便可在47大街变现。但是在中国变现渠道并不通畅。无论是珠宝首饰商场还是第三方机构都没有回收钻石的业务。
  
  国华商场珠宝玉石部主任黄亮:钻石回收现在还没有渠道,咱们只有零售还没有回收的业务。
  
  据了解,目前可知的国内变现途径主要有典当和拍卖,而对于拥有钻石的普通百姓而言拍卖并不现实。消费者只能选择到典当行进行钻石典当,金宝典当行的杨利告诉记者典当行对钻石的开价往往很低:
  
  杨利:钻石饰品不叫回收,叫典当。一般是按照国际市场牌价,打一个折扣,大约是六折,不是市场销售价而是成本价。
  
  北京珠宝饰品交易中心的高级顾问王卫透露现在工商银行、中信、兴业、招商等商业银行对开拓钻石抵押这块业务表示出很大兴趣,虽然这还是一个没有时间表的新业务,至少给钻石投资变现寻找到了一条出路:
  
  王卫:那现在也有些银行在考虑做钻石抵押变现。钻石投资还是要一克拉以上,就是比较大一点的钻石,切工要好,要带正规的国际证书或者国内正规的证书,这是保证你钻石价值的最重要的前提。

 

(责任编辑:傅雪阳)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